新能源EPC项目成本控制从何入手?带你了解全过程费用!

发布时间:2024-12-13

来源:高登咨询

作者:张老师


背景

中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电力转型的里程碑事件,对全世界以及我国能源转型产生巨大影响。

截止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达到133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3050亿千瓦时)比重超过43.6%。“十四五”成为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起步期,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成为主要抓手。

随着竞价上网政策逐渐退出,光伏平价上网、风电平价上网的大力推进,对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成本控制要求进一步提高。成本控制逐渐成为现阶段各大新能源总承包方的主要矛盾。

一、新能源EPC项目费用分布

针对光伏和风电新能源项目,根据统计数据来看,各类费用占比总造价中,设计费用占比均不足1%,设备物资占比均在80-85%之间,建安施工费用占比在12%~15%之间,其他费用占比2%~7%之间。

从EPC总承包模式来看,设计对成本的影响呈现典型的“二八法则”特征,即 70%~80%的工程费是通过设计所确定的工程量消耗的;方案设计阶段影响成本的可能性为75%~95%,初步设计阶段是 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是 10%~35%,施工阶段为10%以下。

统计表明,在质量事故中设计、施工、材料、使用及其他因素的比例分别为40.1%,29.3%,14.5%,9.0%,7.1%。约有 80%的质量问题可以在设计阶段予以消除。

二、新能源EPC项目费用的影响因素

在对新能源EPC总承包项目总价包干模式影响造价因素根据投标阶段、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移交阶段及其他方面开展分析,分析结果如图。

投标阶段影响因素有:业主调查、假定清单、风险条款、同业竞争

设计阶段影响因素有:设计沟通、设计质量、设计方案、设计人员能力、输入条件、环境因素

采购阶段影响因素有:采购策划、原材料价格、合同条件、竞争环境、小名单及参数

施工阶段影响因素有:索赔与反索赔、施工过程控制、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单位选择、合作方式选择

移交阶段影响因素有:工程结算、性能验收、缺陷修复

其他影响因素有:剩余物资、资金成本、税务筹划等

三、新能源EPC项目责任成本方圆图

在对电力设计院开展基于总价包干模式新能源EPC总承包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做要素分析时,提出项目责任成本方圆图,重点论证了营销效益、经营效益、结算效益三个效益对利润的贡献,如图。

(1)营销效益

营销产生的效益,来源于合同价减去责任成本。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剥离营销效益后,才是项目管理的效益目标。营销效益如果不从项目管理的效益目标中剥离,极易导致项目管理目标责任混乱失效、项目执行好坏全凭运气,相当于没有目标。

(2)经营效益

经营效益主要为通过项目管理目标,通过内部要素管理,控制风险,降本增效所产生的效益。主要包含设计、采购、施工及其他方面的控制所产生效益。

1)设计产生的效益,体现在投标清单量与招标清单所产生的量差乘以综合单价所形成的价差,主要通过方案优化及全过程控制来取得效益。

2)采购产生的效益 ,体现在目标成本减去采购成本。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控制采购时间节点、采购名单选择、参数优化、谈判产生的价差,并通过合同将风险转嫁后,产生的风险效益。

3)施工产生的效益,体现在施工承包价与施工方结算价的差价。主要是通过招标阶段,控制工程量及单价产生的招标差额,以及控制施工增补及履约风险,最终形成的差价。

4)其他效益,比如现金流控制带来的财务收益、物资结余产生的剩余物资收益等。

(3)结算效益

1)重大变更索赔,由于客观条件影响产生重大变更,导致重新签订补充协议或者索赔,取得新的营销效益。

2)技术优化,主动优化技术,取得技术优化效益。

3)市场机会突破,依托工程实施,拓展合同的范围,取得新的营销效益;或利用本项目取得新的项目,节省新项目营销费用,间接产生了营销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