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风电机组交付项目
发布时间:2024-10-26
来源:高登咨询
作者:袁老师
在绿色能源的浪潮中,风电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风电设备作为这一宏伟蓝图的基石,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风电机组交付作为典型的非标订单项目,由于风电项目的特殊性,导致风电机组交付项目相比其他订单项目会面临更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风电机组交付项目的神秘面纱,为大家呈现一份详尽而实用的指南!
一、风电机组交付流程
(1)招投标和签订风机供货合同:客户主要为国内的各大发电集团,由公司销售部门负责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风场测风数据及微观选址结果,选择合适的机型参加投标,中标并经过合同谈判后,双方签订风机供货合同。
(2)风机交付项目执行:合同签订后,销售部将合同要求及项目任务书传递给项目管理部,然后项目管理部组建项目组。项目组负责编制项目计划书,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组负责跟踪落实机组研发生产环节。
在生产车间完成自主研发部件的机械组装、电气调试后,根据客户的时间进度安排,将主要部件运往风场,与外购的部件及敷设电缆完成吊装,调试运行达到验收指标后,接入国家电网供电。
(3)质保期阶段:风机签署预验收证书后,风机设备进入设备质保期阶段。
二、风电机组交付项目特点
相比其他设备交付项目,由于风电项目的特殊性,风机交付项目具有非标定制化,小批量多型号,产品运输及安装难度大,项目验收标准要求高,交期受外部条件制约大、季节性明显,涉及主体多、管控协作困难,配套产业发展不均衡、质量不可控,风机运行环境差、质量维护难度大等特点。
- 产品非标、定制化
风电整机产品为大型、非标、定制化的成套设备,通常采取总装方式,对主要零部件进行定制外购,即根据客户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定制化或标准化的风机零部件。
- 小批量、多型号
风机整机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完成交付。由于各个风场位置、天气气候、风力等级不同,客户对风机的要求参数配置各异。同时,每个订单产品数量较少,具有小批量、多品种(型号)的生产特点。
- 产品运输及安装难度大
风电产品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单位价值高等特点,产品运输及安装存在较大难度。大型风力发电机由于尺寸巨大(整机尺寸相当于一架大型客机)、运输困难,在厂内只完成部件组装,整台风力发电机的组装和测试在风电场工地完成。
- 项目验收标准要求高
风力发电机最终验收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性能的影响较大,通常需要在特定风速下无故障运行至少240个小时且满足设定的运行指标。
- 交期受外部条件制约大、季节性明显
风机安装大部分偏远地区,大风天气对风机安装影响极大。因此,风机整机制造商必须在每年10月份之前完成全年的风机生产任务,并及时运送到各个风场交付给业主。否则,由于无法交付安装,生产完的整机则形成存货积压,造成大量浪费。由于存在这种较显著的季节性、订单型的较大生产弹性的特点,对精益管理的需求尤为显著。
- 涉及主体多,管控协作困难
整个风电制造项目涉及主体得多,包括业主、风场当地政府、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材料供应商、外协配件厂、运输公司、安装公司、维护公司、当地居民等众多主体。
- 配套产业发展不均衡,质量不可控
我国风电机组成套设计及风机设计技术未实现完全自主化,目前尚处于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阶段转向自主创新阶段的过渡中。我国引进国外设计公司的整机设计是基于国外完整的产业链以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生产制造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所选用的零部件设计标准、验收方法、生产制造工艺参数等。我国制造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制造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铸件材料、锻造材料、焊接工程等方面;同时,欠缺对国内配套产业的把握与分析,整机系统设计与零部件设计差异性,导致零部件的运行性能与整机不匹配、工艺基础数据积累不足、过程控制能力和工艺保证能力不均衡、制造技术与检测手段落后、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差,缺乏核心竞争力。
- 风机运行环境差,质量维护难度大
风场的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风电机组的长期运行质量。
更多风机交付项目管理的解析详见《风电新能源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关注公众号从后台获取。
上一篇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