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求存,必求变!四招教你建筑企业转型立足之道!

发布时间:2024-12-19

来源:高登咨询

作者:张老师


背景

过去的十年(2012-2022),是中国建筑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被誉为“基建狂魔”的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建设着未来的城市,一年完成的工程量抵得上其他国家的数年之和。那时,公司项目繁多,人才济济,一个项目从破土动工到封顶只需短短半年时间,效率和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全球经济的萎靡,还有疫情的冲击,这一行业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原本繁忙的项目变得稀少,款项回收困难,公司不得不裁员以维持运营。短短几年间,从几百上千人的规模缩减到只有百余名员工,这样的变化让许多从业者感到措手不及。

虽然行业的变革带来了挑战,但也意味着新的机遇。他们应该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面对行业变革,企业有四招应对策略!

 

一、优化公司战略,强化创新驱动

系统梳理政策文件,研究各区域发展规划,优化公司发展战略,调整业务布局与区域布局,细化关键战略支撑举措;同时加大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与机制创新,强化创新驱动作用。

 

二、拓展优势区域,布局新兴产业

在传统业务饱和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下好先手棋,提早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固本兴新,建筑企业可重点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材料、环境治理等进行布局,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机制。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区域,到鱼多的地方去撒网。

 

三、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战略联盟

1)组建合作平台当下建筑业已非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大融合、大合作的时代,建筑企业与规划设计企业、融投资企业、分供商等充分合作,共同做大蛋糕共享收益,必要时企业需要组建多种形式的平台,以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自身规模和收益。

2)加入联盟平台对自身不具备自建的平台,要积极融入外部已有平台,借助平台资源,获取优质项目、高水平的服务和低成本的资金等。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整体实力

其中包括:

4.1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综合金融能力

1)加强现金流管理企业需要建立自身的压力承受模型,动态监测,根据自身压力承受极限值安排各项工作,尤其是投资项目、垫资项目。加强现金流动态管控,从源头抓承揽项目业主信用、财政状况、付款节点等。加强两金管控,过程中及时做好确权结算,同时对外严禁超支。

2)提高融资能力多措并举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不限于银行授信、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可以备而不用,但要尽力提高融资上限,以应对各类潜在风险。

建筑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满足资金需求,建筑企业应该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开拓自筹资金渠道。投融资已成为企业参与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建筑行业常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包括银行保理、国内信用证、商业汇票、订单融资以及保理资产证券化融资等形式。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变化,越来越多的业主采用EPC+F、BT、BOT和PPP等建设管理方式,注重企业在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全面建设管理以及投融资能力。因此,企业管理层和财务总监的转型至关重要。

4.2塑造企业品牌“加棉衣”,打造均衡业务“抗风险”

1)塑造企业品牌。企业品牌是最好的棉衣,在建筑业产能过剩的当下,良好的品牌就是最好的经营资源,还可助力提高项目溢价水平。企业要积极打造自身品牌,整体品牌、强势子品牌等。

2)打造均衡业务。建筑业整体增速放缓,但各细分领域差异较大,如传统房建业务下滑,但智慧城市建设、近零能耗建筑、无废园区打造、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等细分领域,增速依然较快,企业要打造均衡业务结构,增强抵抗风险能力

4.3完善制度流程“补漏洞”,加强项目管理“争收益”

1)完善制度流程。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企业自身的篱笆须先扎紧,以往制度流程不合理、有漏洞的地方要尽快修订完善,通过标准化压减效益流失。流程该压缩就压缩,企业的资源向市场一线、项目一线倾斜,相关决策要让听得见炮火的员工多参与,确保及时响应、决策科学。

2)加强项目管控。建筑企业的效益主要是围绕项目来获取,在当下,企业要将经营收益、管理收益、结算收益等颗粒归仓,充分开展全员营销、全过程营销,完善经营及项目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划分不同层级人员收益分成,充分调动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业务高质承揽、高品质建造,交付让业主满意工程,从而实现一次经营变多次经营,长期经营。如项目模拟股份制、项目群管理等都是很好的管控方式。

4.4强化人才队伍,把握优秀人才

强化人才队伍。优秀人才永远都是公司最宝贵资产,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能力机制、压力机制与动力机制,把好选人关、用人关,推进胜任力评估与全员绩效管理,定期开展人才盘点与绩效诊断,丰富人才培养方式,加速人才成长,健全职业发展体系,让员工合理有序流动,充分释放自身最大潜力。

 

4.5加速数智进程,增强风险防控

1)加速数智化进程目前多数建筑企业都在推进数字化建设,如智慧工地、数据大屏、数据贯通工程等,但仍需进一步提速,需加速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最新科技的应用,推广智能机器人应用、打造智能工厂等。

2)增强风险防控当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多。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外部风险防控能力,建立企业风险清单,完善预警机制,搭建自身大风控体系,对各式风险做好预判,少踩雷。

总之,2024年建筑行业将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建筑行业需要抓住技术趋势,适应政策环境,满足市场需求,应对环境挑战,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